【微☆头条】启示篇——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独特思维
| 招商动态 |2016-08-24
导读:
随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发文,力推全国特色小镇建设以来,各地都把特色小镇提上了重要日程。我们一师阿拉尔市也在为破解空间资源瓶颈、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积极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而努力。
对于特色小镇建设而言,浙江可谓是先行者,现江苏省委书记、原浙江省长李强曾大力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对特色有着系统化的思维。下面小编就带领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一下,浙江特色小镇的这些独特思维是如何融入于城镇建设当中的。
有重点、有特色发展是指导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原则,浙江省2015年全面启动特色小镇建设,截止目前共有79个特色小镇列入省级创建名单,51个特色小镇列入培训名单。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创新推动“产、城、人、文”融合,为破解空间资源瓶颈、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对探索新型小城镇之路有重要意义。现将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实践、10个特色小镇建设情况,供学习参考。
1江南药镇
2015年6月,浙江省第一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公布,以中药材历史经典产业为主导的“磐安江南药镇”名列其中。
江南药镇位于磐安县新渥镇境内,距离磐安县城不到10公里。自古以来磐安便是浙江省中药材之乡,尤其盛产以“白术、元胡、玄参、白芍、玉竹”为代表的磐五味,被誉为“天然的中药材资源宝库”。
中国药材城“磐安浙八味市场”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大型药材特产批发地。磐安以此为基础,以浙江省特色小镇为发展契机,打造融“秀丽山水、人文景观、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康体养生”于一体的江南药镇。
近期建设用地面积393公顷,其中主要建设区用地面积132公顷。
江南药镇定位为“药材天地、医疗高地、养生福地、旅游胜地”,通过培育中医药健康产业、旅游服务业和养生养老产业三大新兴产业,融产业、旅游、社区、人文功能于一体,建设成为以中草药文化为主、集高端中药产业、旅游度假养生、区域联动发展的特色小镇;塑造一个尊重和传承中国中医药文化、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精致特色小镇。
江南药镇总投资51.5亿元,主要用于非盈利性基础及服务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其中非盈利性基础及服务设施投入约11.5亿元,主要用于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中医药养生园、特色文化街区和中药产业园建设。
分为三大功能区:
一是结合浙八味市场,通过药文化园、养生博览馆、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中医院、康体养生园的建设打造江南药镇的核心区,作为药镇对外服务的主体部分;二是主题展示区,包括中医药主题公园、百草园,以中药材的种植和展示功能为主;三是以中医药产业园建设为代表的产业区。
磐安县“江南药镇”被列为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对象,由县委书记牵头专门成立了小镇建设指挥部。截至2015年底,已开发建设面积112公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商品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10.05亿元,吸引120家企业、990家个体工商户、20多个创业团队入驻。
江南药镇初见成效,中药材特色产业服务业营业收入已经突破五亿元,百草园、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中医院、康体养生园等项目也已经在规划建设中,逐步将药镇的功能从简单的种植、生产、销售延伸至旅游服务、医疗保健、养生研发等多个领域。
江南药镇作为浙江省唯一一个以中药材特色产业为依托的特色小镇,正在成为全县加快跨越发展的新引擎,为全县中药材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2远洋渔业小镇
2016年1月,浙江省公布第二批42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定海远洋渔业小镇作为健康产业类特色小镇入围。
定海远洋渔业小镇位于舟山市定海区北部的干览镇境内,毗邻定海西码头渔港,距离定海中心城区16公里,距舟山市政府所在地——临城新区19公里。
舟山是我国远洋渔业起步最早、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2015年4月,农业部批准设立全国唯一的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全市共有远洋渔船450余艘、水产精深加工企业40余家,远洋渔船数量和远洋水产品捕捞量均占全国的22%左右;是全国远洋捕捞鱿鱼最大的输入口岸和主要加工基地,鱿鱼捕捞量占全国的70%;目前已形成远洋捕捞——海上运输——水产精深加工——冷链物流——水产交易、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的远洋渔业发展体系。
同时,定海西码头渔港具有“百年渔港”的传承历史,自古以来是舟山本岛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贸易中心,人文底蕴深厚,是舟山和浙江渔业振兴史的缩影。
定海远洋渔业小镇立足“远洋渔业”和“渔文化”的地域特色,抓住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的契机,遵循浙江省特色小镇倡导的“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将重点打造集科研、生产、综合物流于一体的海洋健康食品、新型海洋保健品、远洋生物医药等海洋健康产业,采用“海洋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健康产业与新经济模式的充分“嫁接、契合、互融”,积极推动创意、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构建形成多链条、高融合的新型产业生态圈,积极打造成为浙江富有浓郁海岛渔文化气息的远洋渔业特色小镇。
远洋渔业小镇规划面积约3.18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1.26平方公里;总体布局为“一核五区”,包括核心区(远洋渔都风情湾区,即小镇客厅),以及远洋健康产品加工区、健康产品物流区、生活配套区、健康休闲体验区和综合保障区。通过创建“远洋渔业小镇”,不仅有利于更高品质地打造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完善浙江省健康产业体系建设,成为浙江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区与产业基地;有利于海岛文化传承和高端要素集聚,成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形象展示窗口;更是有利于优化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城乡空间格局,成为浙江“产城融合”的典范区。
定海远洋渔业小镇具有五个方面的发展优势:
一是舟山远洋渔业全国领先,具备发展远洋健康食品产业的坚实基础。二是远洋渔业前景广阔,舟山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三是岸线腹地资源极佳,定海西码头区域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初步成型。四是百年渔港历史传承,定海西码头渔港人文底蕴深厚。五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省市政府全力支持远洋渔业基地建设。
定海远洋渔业小镇未来将大力发展以“海洋健康食品和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制造”为主的海洋健康制造业,积极培育远洋渔业的总部服务经济和文化休闲经济功能,围绕“海洋健康制造”主题积极引进战略运营商,不断改善和塑造远洋渔业小镇的软硬件环境,建成“一港、一湾、一基地”的目标愿景。
定海远洋渔业小镇规划期内计划共新(扩)建项目12个,包括9个产业项目和3个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总投资52.58亿元,至2015年底已完成13亿元的投资额;
到2017年底,预计可实现年产值60亿元,产生年税收收入1亿元以上,集聚中高级人才100人以上,提供就业岗位6000人左右,年旅游人次30万人以上。
同时,与上海海洋大学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谈合作事项,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按照“三年初见成效”的总体安排,定海将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进一步强化规划引导、产业培育和要素保障,加快和督促特色小镇项目推进,积极打造一个产业特色明显、地方文化独特、生态环境优美、“产、城、人”三位一体的省内唯一的远洋渔业健康产业小镇,使之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海洋健康产业的新样板、新典范。
3宠物小镇
2016年1月,浙江省公布第二批42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平阳宠物小镇作为时尚产业类特色小镇入围。
宠物小镇选址于南雁荡山景区门户区域,四面环山,傍靠鳌江水系,距离平阳县中心1.1公里。
平阳宠物用品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起步以来,各个环节配套服务齐全,已发展成为极具特色和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2010年平阳县被省商务厅、省财政厅联合认定为“浙江省宠物用品出口基地”;2014年被确定为全国唯一一个“中国宠物用品出口基地”;2014年全县宠物用品产业产值达45亿元(含在省外投资产值),产品远销欧美市场,产品种类已发展至几十个系列、上千个品种。
2014年成功举办了全国宠物狗冠军赛(CKU)平阳站比赛,这是该项赛事首次放在县级城市举行;小镇所属的南雁荡山景区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瓯南地区极具知名度的山岳型景区,2014年景区游客接待人数达到14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5亿元。
平阳宠物小镇定位为国内知名宠物主题小镇,着力打造成为温州宠物用品研发制造基地、温州宠物主题文化时尚中心、南雁景区休闲旅游特色门户和北港片区新兴产城融合板块等四大功能。
宠物小镇重点培育宠物用品产业和宠物休闲旅游产业这两大主导产业,将产业、旅游、社区、人文功能融于一体,建设成为集全国最重要的高端宠物用品研发制造基地、时尚展销窗口、主题旅游目的地和综合服务中心为一体的特色小镇。
平阳宠物小镇总投资52.2亿元,主要用于非盈利性基础及服务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其中非盈利性基础及服务设施投入约22.7亿元,主要用于打造游客接待中心、宠物文化博物馆、溪心岛休闲旅游特色村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分为三大功能区:一是结合游客接待中心、宠物文化博物馆、产业研发与公共服务中心和宠物产业总部经济园的建设打造小镇的核心区;二是宠物用品产业核心制造基地,包括科创园、电商园、生产示范园,以及宠物用品小微创业园;三是以旅游和居住为主的综合服务性功能区块,包括宠物时尚主题乐园、特色旅游村、宠物用品商业街和综合商住区。
目前,平阳宠物小镇已完成投资额10.05亿元,主要用于宠物用品研发中心建设;引进宠物用品企业高级以上职称或硕士学历以上的高端人才有27人;皮革企业高级以上职称或硕士学历以上人才15人。宠物小镇基本完成了核心功能设施、平台建设,初步打响宠物时尚小镇品牌知名度。
4和合小镇
和合小镇选址于天台县城北郊,以天台山和合文化旅游为主导,列入浙江省第二批42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和合小镇位于天台县国清寺门的南部入口区,处于天台城区和天台山风景名胜区(北片)的过渡地带,距离县城中心1.5公里左右,总面积约3.02平方公里。天台山历史源远流长,其中最为重要和具有影响力的,是始于两汉、魏晋至隋唐,盛于两宋之后,逐步形成“儒释道”三教充分“和合、兼容、并蓄”的独特地域文化——“和合文化”。
天台县以此为基础,以浙江省特色小镇为发展契机,打造融“文化地标、旅游门户、非遗基地、养生基地、创新社区”于一体的“天台山和合小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83.3公顷,近期建设99.6公顷。
和合小镇定位为国际化的“和合文化”交流、展示、传播中心,浙江省内重要的文化地标,通过发展休闲文化旅游、健康服务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三大主导产业,融产业、旅游、社区、人文功能于一体,建设以“和合文化”为灵魂,以人文体验与自然风景旅游为主体,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养生文化传统为特色的特色小镇。
和合小镇总投资56.1亿元,主要用于非盈利性基础及服务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其中非盈利性基础及服务设施投入约16.4亿元,主要用于打造天台山旅游集散中心、主题文化广场、赭溪滨水景观和生态休闲游憩区等建设。
小镇主要分为三大功能区:一是以“和合文化”研究、展示和传播为主的核心区,包括国际交流中心、天台县博物馆、文化广场、“和合人间”文化园、“和尚文”艺术村和民宿工艺制作区;二是以旅游综合配套服务为主的天台门户旅游区,主要包括天台山旅游集散中心、特色旅游村和生态休闲游憩区;三是以休闲度假、养生康体、宗教静养项目为主的和合天堂养心谷,主要以传教院、峧头“慢生活”区、“和合天堂”度假村和禅修习养园等项目为主。
此外,天台山和合小镇内的温泉山庄、和合文化园和中华佛教城项目已经开工并初具形象,30余家佛雕、根雕创业团队集聚于此;另外还聘请了徐永恩、周琦等专家作为文化研究员,同时,引进文化研究院和高级管理人员30余人。和合小镇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升台州文化产业地域品牌,促进台州文化旅游事业持续发展。
5青瓷小镇
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公布,龙泉青瓷小镇凭借青瓷制作历史经典产业列入首批创建名单。
中国青瓷小镇于2012年正式启动建设,着力于打造集文化传承基地、青瓷产业园区、文化旅游胜地为一体的青瓷主题小镇。
总体格局为“一核心、三组团”。核心区位于上垟镇,地处浙闽边境龙泉市西部,距市区36公里,龙浦高速、53省道穿境而过。山水资源优越、瓷土资源丰富、民间制瓷盛行,历百年不衰。上垟作为现代龙泉青瓷发祥地,见证着现代龙泉青瓷发展的历史。走进上垟镇,深山小镇的瓷风古韵,从旧屋翻新的大街小巷里飘溢出来,曾经的上垟国营瓷厂办公大楼、青瓷研究所、专家宿舍、工业厂房、大烟囱、龙窑、倒焰窑等至今仍在,成为不可复制的青瓷文化历史。
因此,上垟在龙泉青瓷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良好的产业文化基础,成为中国青瓷主题小镇的灵魂。
2015年底,“中国青瓷小镇开发项目”正式签约,总投资30亿元。分三期投入建设,以上垟镇龙泉瓷厂旧址为核心,整合周边资源,深入挖掘龙泉青瓷文化内涵,建设成为开放式、生态化的人文景区。
青瓷文化园是青瓷小镇项目的核心,保留原国营龙泉瓷厂风貌,设置青瓷传统技艺展示厅、青瓷名家馆、青瓷手工坊等各种青瓷主题的休闲体验区,为不可复制的青瓷文化历史增加了新的休闲体验。
经过一年的建设发展,中国青瓷小镇初见成效,目前已吸引了89家青瓷企业、青瓷传统手工技艺作坊入驻,带动了当地4000多名农民就业创业。依托小镇浓厚的青瓷文化底蕴和依山傍水的秀丽风景,城镇建设风生水起,一个世界青瓷技艺传承地、青瓷文化创意集散地、青瓷文化交流汇集地为一体的世界级青瓷小镇已初具规模。
6基金小镇
2015年05月17日,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正式揭牌,一个类似于美国对冲基金天堂——格林尼治的基金小镇,在国内诞生了。基金小镇凭借金融业列入首批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位于杭州市上城区玉皇山南,地处西湖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带的南端。车水马龙地,玉皇山脚下;背倚八卦田,南宋建筑群。这片南宋皇城根下的产业园,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是千年皇城脚下的城中村,西湖边上的原住地。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核心区规划总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
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是为响应省委、省政府打造“特色小镇”的要求,以美国格林尼治基金小镇为标杆,运用国际先进理念和运作模式,结合浙江省和杭州市的发展条件和区域特质所打造的集基金、文创和旅游三大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小镇。
基金小镇用“微城市”的理念打造园区,加快建设生活配套服务平台,在玉皇山南集聚区内,公共食堂、商务宾馆、停车场、配套超市等正在加快建设,有的已投入使用。此外,基金小镇还将提供一系列特色配套服务。
比如引进由省金融业发展促进会组建和管理的“浙江省金融家俱乐部”,将创办成立“浙江金融博物馆”,成立对冲基金研究院,为小镇入驻私募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
截至目前,基金小镇已集聚了68家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到位资金63亿元,管理资产规模300多亿元,成为杭州市私募股权投资企业最多、管理资产规模最大的区块。入驻企业中,既有新引进的阿里巴巴旗下杭州湖畔山南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宁波远大物产等,也有“老牌”的敦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此外,位于安家塘19号的莫言工作室也已完成装修施工,即将迎接莫言团队正式入驻。
未来五年,基金小镇将以玉皇山南二、三、四期为核心区块,集约化引进和培育100家以上、辐射带动周边300家以上各类私募基金、私募证券期货基金、量化投机基金以及相关财富管理中介机构等,预计管理资产金额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
根据规划,一期的山南国际创意产业园已建成,入驻企业以文创、私募(对冲)基金为主;二期甘水巷、海月水景公园、鱼塘北地块正在建设中,主要集聚私募基金龙头型企业;三期三角地仓库区块和四期白塔片机务段区块,引进为基金小镇提供配套金融服务的私募中介机构、初创型机构等。一次设计将碎片化的基金小镇整合入微小镇生活圈,描绘着线上线下、工作生活紧密关联的小镇蓝图。
7梦想小镇
在浙江第一批首发的37个特色小镇中,梦想小镇的“梦想”二字显得尤为醒目。对于“梦想小镇”,李强省长认为,“希望这里成为天下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起步的摇篮,让梦想变成财富,让梦想成真。”
梦想小镇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仓前区域,临近西溪湿地,拥有仓前粮仓、太炎故居等极具人文气息的历史遗迹。
筹建于2014年8月,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三级重点培育的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致力于打造众创空间的新样板、特色小镇的新范式和信息经济的新增长点,成为世界级的互联网创业高地。
梦想小镇定位于“互联网创业小镇”和“天使小镇”双镇融合发展。
其中,互联网创业小镇重点鼓励和支持“泛大学生”群体创办电子商务、软件设计、大数据、云计算、动漫等互联网相关领域的企业;天使小镇则重点培育和发展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集聚天使投资基金、股权投资机构、财富管理机构。
梦想小镇的互联网村、天使村和创业集市三个先导区块已经建成投用,一个低成本、全要素、开放式、便利化的创业社区基本建成。
梦想小镇的筑梦理念主要分为记忆、织补、共享、梦想四个部分:记忆——仓前老街承载了几代人的生活,有乡愁、有历史、有回忆……;织补——以老街的空间肌理为脉络,增建建筑、院墙、梳理水街、巷道,添补小桥、河埠,恢复枕河而居、夹岸为街、宅院四合的老街风韵;共享——作为互联网的众创办公基地,既是工作空间,更是思想与理想的碰撞空间、人才与技术的交流空间、新老文化的融合空间、服务器等公共资源的共享空间;梦想——泛大学的创客们,从校园出发,回到记忆中的校园,这里有乡愁有机遇也有梦想。
从2015年3月28日开园至今,梦想小镇已入驻创业项目500余个,新注册投资机构和各类基金108家,集聚管理资本总额逾362亿元。其中,累计有54个项目获得百万元以上融资,融资总额达到14.7亿元。梦想小镇正在成为新的创新驱动和经济增长点。
8云栖小镇
云栖小镇是浙江省首批创建的37个特色小镇之一。小镇位于美丽幸福的首善之区杭州市西湖区转塘科技经济园区,地处之江核心,四面环山、碧水中流。
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特色小镇要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四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要求,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云栖小镇着力建设以云计算为核心,大数据和智能硬件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
园区总用地面积为227公顷,规划建筑面积212.95万平方米,已建成20万平方米。云栖小镇建设仅仅一年,发展非常迅速。
截至目前,云栖小镇已引进了各类企业328家,其中涉云企业255家,阿里云、富士康、英特尔都是小镇居民。产业覆盖APP开发、游戏、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数据挖掘等各个领域,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云计算产业生态。2015年实现涉云产值近30个亿,完成财政总收入2.1个亿。
云栖小镇努力建设成为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示范镇、中国创业创新第一镇,探索出一条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灵活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之路。
未来,云栖小镇计划以云计算为科技核心,以阿里云计算为龙头,通过3-5年时间的努力,打造一个富于科技人文特色的中国首个云计算产业生态小镇。云栖小镇将进一步着眼供给侧改革,紧紧围绕转型升级,加快实施腾笼换鸟,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集聚高端要素,全力实施“双创”行动,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培育小镇经济。
9艺尚小镇
2015年5月,艺尚小镇成功入围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是唯一定位于时尚产业的特色小镇。
艺尚小镇位于临平新城核心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作为未来的城市副中心,规划区成为临平要素集聚、交汇的链接区块,其建设对整合临平的区域资源、梳理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艺尚小镇以时尚产业为主导,把推进国际化、体现文化特色与加强互联网应用相结合作为小镇主要定位特色。规划形成“一心两轴两街”的基本格局,“一心”为小镇的形象之心、交通之心、功能之心,“两轴”为沿望梅快速路及其延伸段形成的山水文化轴和沿迎宾路形成的产城融合轴,“两街”即中国·艺尚中心项目形成的时尚艺术步行街和调整后的汀兰路时尚文化步行街。
艺尚小镇产业规划由时尚设计发布集聚区、时尚教育培训集聚区、时尚产业拓展集聚区、时尚旅游休闲集聚区、跨境电子商务集聚区和金融商务集聚区六部分组成。
艺尚小镇聚焦国际性服装和珠宝配饰产业,按照企业主体、项目组合的原则,从2015年起到2017年,分三期实施。2015年投资15个亿,产业定位于设计与研发、销售展示、旅游休闲以及教育与培训等,引进品牌服装企业80家左右。
目前已引进中国·艺尚中心项目,一期37亩已开工建设,二期193亩计划开工。“中法青年时尚设计人才交流计划”基地已落户“艺尚小镇”;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法国时尚学院、中法时尚合作委员会已签署入驻协议,美国纽约大学时尚学院、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和意大利马兰欧尼时尚学院三大国际知名时尚学院正在积极引进中,七匹狼、太平鸟等40余家国内知名品牌已签订入驻协议。
未来的艺尚小镇,将是时尚产业驱动、弘扬人文价值,让设计师们“聚集灵活思想、人性回归”的圣地。
10酷玩小镇
2016年1月,浙江省级特色小镇第二批创建名单正式出炉,柯岩酷玩小镇入选第二批名单。
酷玩小镇位于绍兴市柯桥区西南部,柯岩风景区内,地理位置优越,区域环境优美,区域交通便利。酷玩小镇核心目标及定位是:旅游小镇—体验传统小镇的地方风情,运动小镇—引领“酷玩”运动新时尚,产业小镇—打造体育旅游产业生态链。
打造酷玩小镇主要是结合柯岩旅游开发建设项目、特色山水资源及城镇发展实际,通过加快环境的美化、设施的完善,旅游休闲、体育项目的引进、景区标准化创建等举措,将各体育健身、旅游休闲项目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逐步形成以酷玩(体育健身、旅游休闲)为主体的特色小镇。
东方山水乐园和总投资12亿元的浙江国际赛车场是柯岩酷玩小镇的两个核心项目,小镇计划利用3年时间,规划总面积3.8平方公里,以体育运动、山水休闲为主题,根据对现有资源、建设项目的梳理,把柯岩规划设计形成高端休闲区、山水游乐区、大众运动区三大片区,以游艇、自行车、赛车、马拉松、直升机等水陆空游线串联各个片区。
项目包括公共设施、体育运动以及休闲旅游三大类,除公共设施外,相关项目共有11个,预计总投资110亿元,其中“东方山水”综合体投资80亿元,占地近400亩的主体建筑已经基本完工,目前正在进行外围扫尾和机电调试工作。
在体育设施方面,包括八大体育休闲类项目,如已建的鉴湖高尔夫场、乔波滑雪馆,在建的若航直升机场、天马(F2)赛车场,另外还将新建环鉴湖慢行道、鉴湖码头、酷玩乐园、综合体育场等。其中,乔波滑雪场从2009年开始就已投入使用,是长三角地区唯一一家室内滑雪馆,去年接待12万人次。
酷玩小镇的“酷”体现在三方面的不受限制:从户外到户内,酷玩场地不限制;从普通到特殊,酷玩方式不受限制;从大众到专业,酷玩人群不受限制。
目前,“酷玩小镇”已具备了山水环境、产业基础等先天优势,经过政府、企业之间的接洽已有了初步的小镇蓝图。通过今后3年的时间,力争打造出一个涵盖低中高端游乐特色,融合基础服务、休闲旅游、运动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小镇,为柯桥和绍兴带来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多重效益。
为适应与引领经济新常态,浙江今年全面启动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是经济新常态下加快区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市化的有效路径,有利于加快高端要素集聚、产业转型升级和历史文化传承,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
特色小镇是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新探索新实践
在新常态下,浙江利用自身的信息经济、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加快创建一批特色小镇,这不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而且有利于破解经济结构转化和动力转换的现实难题,是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选择。
特色小镇是破解浙江空间资源瓶颈的重要抓手,符合生产力布局优化规律。浙江只有10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而且是“七山一水两分田”,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在非常有限的空间里优化生产力的布局。从块状经济、县域经济,到工业区、开发区、高新区,再到集聚区、科技城,无不是试图用最小的空间资源达到生产力的最优化布局。瑞士的达沃斯小镇、美国的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希腊的圣多里尼小镇等,虽然体量都不太大,但十分精致独特,建筑密度低,产业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对浙江优化生产力布局颇有启迪。
特色小镇是浙江特色产业、新型城市化与“两美浙江”建设碰撞在一起的产物,既非简单的以业兴城,也非以城兴业;既非行政概念,也非工业园区概念。从生产力布局优化规律看,生产力配置一定要在功能的集聚与扩散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在城市化与逆城市化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在生产、生活、生态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浙江之所以在城乡接合部建“小而精”的特色小镇,就是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充分融合特色小镇的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社区功能,在构筑产业生态圈的同时,形成令人向往的优美风景、宜居环境和创业氛围。
特色小镇是破解浙江有效供给不足的重要抓手,符合产业结构演化规律。绍兴纺织、大唐袜业、嵊州领带、海宁皮革等块状经济,是浙江从资源小省迈向制造大省、市场大省、经济大省的功臣。然而,步入新常态的浙江制造,并没有从“微笑曲线”底端走出来,产业转型升级滞后于市场升级和消费升级,导致有效供给不足和消费需求外溢。产业结构演进的一条基本规律是,趋向高加工度化、技术集约化、知识化和服务化,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阶段以后,主导产业逐渐从以纺织业为主的轻纺工业向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转换。
为此,我们提出,特色小镇必须定位最有基础、最有特色、最具潜力的主导产业,也就是聚焦支撑浙江长远发展的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产业,以及茶叶、丝绸、黄酒、中药、木雕、根雕、石刻、文房、青瓷、宝剑等历史经典产业,通过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推动浙江制造供给能力的提升,通过发展载体的升级推动历史经典产业焕发青春、再创优势。
特色小镇是破解浙江高端要素聚合度不够的重要抓手,符合创业生态进化规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来的时代,竞争的关键是生态竞争。良好的生态不仅使内在的发展动力得以充分释放,对外在的高端要素资源也形成强大的吸附力。硅谷之所以源源不断诞生诸如苹果、谷歌、甲骨文这样的世界级企业,越来越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之所以愿意到杭州的梦想小镇创业,秘诀就在于这些地方形成了富有吸引力的创业创新生态。
浙江建设特色小镇,聚焦七大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打造产业生态,瞄准建成3A级以上景区打造自然生态,通过“创建制”“期权激励制”以及“追惩制”打造政务生态,强化社区功能打造社会生态,集聚创业者、风投资本、孵化器等高端要素,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等耦合,为特色小镇注入无穷生机。梦想小镇启用仅半年,就吸引了400多个互联网创业团队、4400多名年轻创业者落户,300多亿元风投基金蜂拥而至,形成了完整的互联网创业生态圈,如今在全球互联网领域已声名鹊起,这就是创业生态的独特魅力。
特色小镇是破解浙江城乡二元结构、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符合人的城市化规律。浙江的城市化进程走到今天,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已经出现,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能力已经大大增强。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建设特色小镇,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既云集市场主体,又强化生活功能配套与自然环境美化,符合现代都市人的生产生活追求。梦想小镇是“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新型空间、新型社区,在互联网时代和大交通时代,这种新型社区会对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带来一系列的综合性改变。这种改变,就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抓手,符合现代人既要在市场大潮中激情创新、又想在优美环境中诗意生活的追求。不久的将来,在特色小镇工作与生活,会是最让人羡慕的一种生存状态,也会成为浙江新型城市化的一道新风景。
特色小镇要成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重要功能平台
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产业定位不能“大而全”,力求“特而强”。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必须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定位突出“独特”。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每个特色小镇都紧扣七大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能“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比如,云栖小镇、梦想小镇都是信息经济特色小镇,但云栖小镇以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为特色,而梦想小镇主攻“互联网创业+风险投资”。投资突出“有效”。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要华而不实的增长指标,要的是“转型”与“创新”的含金量。
环保、健康、时尚、高端装备制造等4大行业的特色小镇3年内要完成50亿元的有效投资,信息经济、旅游、金融、历史经典产业等特色小镇3年内要完成30亿元的有效投资。这个投资必须突出“有效性”,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聚焦前沿技术、新兴业态、高端装备和先进制造。截至11月,首批37个重点培育的特色小镇新集聚了3300多家企业,引进了1.3万多人才,包括大批青年人才,带来了含金量较高的新增投资、新建项目和新增税收。建设突出“质量”。产业布局上,不能“新瓶装旧酒”,也不能在原有区块贴“新标签”。项目甄别上,不能“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特色小镇的项目必须是精挑细选的好项目。投入产出上,不能仅靠数字、指标说话,更要靠形象、效益、实物说话。要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引进创新力强的领军型团队、成长型企业,鼓励高校毕业生等90后、大企业高管、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者为主的“新四军”创业创新,尤其要为有梦想、有激情、有创意,但无资本、无经验、无支撑的“三有三无”年轻创业者提供一个起步的舞台。
功能叠加不能“散而弱”,力求“聚而合”。功能叠加不是机械的“功能相加”,关键是功能融合。林立的高楼大厦不是浙江要的特色小镇,“产业园+风景区+文化馆、博物馆”的大拼盘也不是浙江要的特色小镇,浙江要的是有山有水有人文,让人愿意留下来创业和生活的特色小镇。要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真正产生叠加效应、推进融合发展。发掘文化功能。文化是特色小镇的“内核”,每个特色小镇都要有文化标识,能够给人留下难忘的文化印象。要把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培育创新文化、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山水文化,汇聚人文资源,形成“人无我有”的区域特色文化。特别是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都有上千年的文化积淀,主攻这些产业的文创小镇要重点挖掘历史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化根脉,传承工艺文化精髓。嵌入旅游功能。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旅游并不是核心目的,但拥有一定的旅游功能作支撑,小镇会更有生命力。山水风光、地形地貌、风俗风味、古村古居、人文历史等都是旅游题材。每个特色小镇都要利用自身的旅游资源,打造3A级景区,旅游特色小镇站位更高,打造5A景区。
特色小镇除了传统的景区旅游外,还可以赋予休闲旅游、工业旅游、体验旅游、教学旅游、健康旅游等更加多元化的旅游功能。制造业特色小镇要围绕生产、体验和服务来设计旅游功能,比如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突出“旅游+工业”特色,围绕甜蜜和浪漫主题,整合“温泉、水乡、花海、农庄、婚庆、巧克力”元素,全方位展示巧克力工艺文化和浪漫元素,2015年前11个月已接待游客112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突破3500万元。夯实社区功能。建立“小镇客厅”,提供公共服务APP,推进数字化管理全覆盖,完善医疗、教育和休闲设施,实现“公共服务不出小镇”。山南基金小镇以“办事不出小镇”为目标,开通了国际医保服务,推行证照一站式办理,将普通小学改造提升为双语小学,“零距离”、“零时差”为小镇企业服务,集聚了大批顶级私募机构以及包括莫言在内的一批知名文化人士。
建设形态不能“大而广”,力求“精而美”。美就是竞争力。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求精,不贪大。小,就是集约集成;小,就是精益求精。根据地形地貌,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确定小镇风格,建设“高颜值”小镇。规划空间要集中连片,规划面积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建立特色小镇电子空间坐标图,界定规划范围和建设用地范围,建设面积不能超出规划面积的50%。求美,不追高。特色小镇的“美”不是高楼大厦撑起来的,关键是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从小镇功能定位出发,强化建筑风格的个性设计,系统规划品牌打造、市场营销和形象塑造,让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龙泉青瓷小镇建筑虽然低密度、低容积率,但“小镇味道”十分独特,引来了4位重量级工艺大师,设立了46个创作工作室。求好,不图快。必须生态优先,坚守生态良好底线,实行“嵌入式开发”,在保留原汁原味的自然风貌基础上,建设有江南特色和人文底蕴的美丽小镇,让回归自然、田园生活不再遥远,让绿色、舒适、惬意成为小镇的常态。总之,小镇的形态之美,是独特的自然风光之美、错落的空间结构之美、多元的功能融合之美、多彩的历史人文之美的有机统一。
制度供给不能“老而僵”,力求“活而新”。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沿用老思路、老办法,必须在探索中实践、在创新中完善。改革突出“试验”。特色小镇的定位是综合改革试验区。凡是国家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政策突出“个性”。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特色小镇,省里按实际使用建设用地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其中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特色小镇再增加10%的奖励指标,对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奖励指标。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返还一半给当地财政。服务突出“定制”。在市场主体登记制度上,放宽商事主体核定条件,实行集群化住所登记,把准入门槛降到最低;在审批流程再造上,削减审批环节,提供全程代办,创新验收制度,把审批流程改到最便捷,让小镇企业少走弯路好办事。同时,实行企业“零地”投资项目政府不再审批、企业独立选址项目高效审批、企业非独立选址项目要素市场化供给机制和政府不再审批。义乌市打造了从市场主体登记到项目验收的“一条龙”审批流程,政府部门审批时限从原来的30个工作日缩减到4个工作日,对入驻省级特色小镇的企业申请冠省名的,注册资本从1000万元降低至500万元。
特色小镇顺应了发展规律、适应了发展趋势,使得浙江人“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再次喷涌而出,“小镇经济”日新月异。在省里首批重点培育的37个特色小镇基础上,第二批即将出炉,特色小镇创建热潮不断掀起。这些创建中的特色小镇,既是一个个产业创新升级的发动机,又是一个个开放共享的众创空间;既处处展现江南水清地绿的秀美风光,又告别了传统工业区“文化沙漠”现象,彰显了人文气质;既集聚了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又能让这些要素充分协调,在适宜居住的空间里产生化学反应,释放创新动能。可以说,在浙江众多特色小镇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一个个鲜活案例,贯穿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基层的探索与实践。
改革创新是特色小镇高质量、内涵式建设的根本动力
特色小镇建设从概念提出到全面展开、效果初显,前后不到一年时间,为什么进展顺利?因为它是经济新常态下的一次改革探索,着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既尊重市场规律又发挥政府作用。更是因为它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创新空间和生活空间,政府搭起平台、集聚资源,企业找到产业升级的机会,人才获得最优的创业服务,所有参与者甚至周边的老百姓都身处宜业宜居的优美生态环境之中。可谓“小空间大战略”,更可谓“空间虽小、多方受益”。
特色小镇是浙江的积极探索,始于改革创新,也只能成于改革创新,一定要摒弃行政化的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和体制束缚,用改革与创新的精神推进规划、建设和运营,大胆探索,大胆试验,走出新路。
新在规划理念,实行“多规合一”。特色小镇规划不是单一的城镇规划或园区规划,而是各种元素高度关联的综合性规划。因此,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多规融合,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协调性,统筹考虑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国土空间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摒弃“贪大求洋”“大拆大建”的做法,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合理界定人口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与产业支撑力,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结合资源禀赋条件,联动编制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三化驱动”,项目、资金、人才“三方落实”的建设规划。规划编制要精细,不仅要编制概念性规划,还要编制控制性详规、核心区设计规划等,画出空间布局图、功能布局图、项目示意图,确保小镇规划可落地。
新在运营机制,实行“企业主体”。特色小镇的成败不在于政府是否给帽子、给政策,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动力,市场是否有热情。因此,特色小镇不能由政府大包大揽,必须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好编制规划、保护生态、优化服务,不干预企业运营。要摒弃“先拿牌子、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的传统做法,引入有实力的投资建设主体,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要给予小镇独立运作的空间,发挥当地居民、村(社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各方社会力量参与小镇的规划建设,使市场主体和当地居民成为特色小镇开发建设的真正主体。要创新融资方式,探索产业基金、股权众筹、PPP等融资路径,加大引入社会资本的力度,以市场化机制推动小镇建设。要引入第三方机构,为入驻企业提供专业的融资、市场推广、技术孵化、供应链整合等服务,使特色小镇成为新型众创平台。
新在制度供给,实行“优胜劣汰”。坚持质量导向,把实绩作为唯一标准,重点考量城乡规划符合度、环境功能符合度、产业定位清晰度、文化功能挖掘度等内涵建设情况。实施“创建制”,重谋划、轻申报,重实效、轻牌子,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宽进严定、动态管理,不搞区域平衡、产业平衡,形成“落后者出、优胜者进”的竞争机制。实施“期权激励制”,转变政策扶持方式,从“事先给予”改为“事后结算”,对于验收合格的特色小镇给予财政返还奖励。实施“追惩制”,对未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实行土地指标倒扣,防止盲目“戴帽子”,确保小镇建设质量。
镇小能量大,创新故事多;镇小梦想大,引领新常态。创新百个特色小镇的生动画卷已经在浙江大地展开。不久的将来,一个个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功能叠加融合、体制机制灵活的美丽小镇将深刻改变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推动新常态下的浙江发展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
【编辑 王涛 终审 李惠】